顶部右侧
顶部左侧
当前位置:首页 > 西安文化 > 正文

西安夏朝文化-夏朝文化遗址

nihdff 发布于2025-04-27 09:50:17 西安文化 10 次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西安夏朝文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西安夏朝文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历代都城的古称与今称?
  2. 关于西安网友说夏朝起源于西安大家怎么看?

历代都城的古称与今称?

夏朝(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)都城在阳城,今河南登封东。

西安夏朝文化-夏朝文化遗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商朝(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)都城在毫,今河南商丘北。公元前14世纪,商王盘庚迁都到殷,今河南安阳。

西周(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)都城在镐京,今陕西西安西。

西安夏朝文化-夏朝文化遗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东周(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)都城在洛邑,今河南洛阳。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。

秦朝(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)都城在咸阳,今陕西咸阳东北。

西安夏朝文化-夏朝文化遗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西汉(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)都城在长安,今陕西西安西北。

东汉(公元25年至220年)都城在洛阳,今河南洛阳东。

三国(公元220年至280年)魏的都城在洛阳,今河南洛阳东;蜀的都城在成都,今四川成都;吴的都城在建业,今江苏南京。

西晋(公元265年至316年)都城在洛阳,今河南洛阳东。

东晋(公元317年至420年)都城在建康,今江苏南京。

南北朝(公元420年至589年)南朝经历的宋、齐、梁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,今江苏南京;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,今山西大同东北。公元493年,迁都洛阳,今河南洛阳东;东魏的都城在邺,今河北临漳西南;西魏的都城在长安,今陕西西安西北;北齐的都城在邺,今河北临漳西南;北周的都城在长安,今陕西西安西北。

隋朝(公元581年至618年)都城在大兴,今陕西西安。

唐朝(公元618年至907年)都城在长安,今陕西西安。

五代(公元907年至960年)梁、汉、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;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。

北宋(公元960年至1127年)都城在东京,今河南开封。

南宋(公元1127年至1279年)都城在临安,今浙江杭州。

元朝(公元1271年至1368年)都城在大都,今北京。

明朝(公元1368年至1644年)都城在应天,今江苏南京。后迁都京师,今北京。

清朝(公元1644年至1911年)初期都城在盛京,今辽宁沈阳。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,顺治帝迁都京师,今北京。

北京古称“燕京”“北平”“蓟”“幽州”“大都”。

南京古称“金陵”“建康”“应天”“天京”“建业”。

西安古称“长安”“镐京”“西京”“大兴”。

洛阳:古称“𨿅邑”“神都”“洛邑”。

***古称“逻些城”

开封古称“东京”“阳城”“汴梁”“老丘”

沈阳古称“盛京”

内蒙古巴林左旗:古称“上京”

临漳古称“邺城”

濮阳古称“帝丘”

临汾古称“平阳”

1、夏朝——斟鄩(巩县)、阳城(登封市)、安邑(运城市)、纶城(商丘市)

2、商朝——商丘(商丘市)、安阳(安阳市)

3、周朝——镐京(西安)、雒邑(洛阳)

4、秦朝——咸阳(咸阳)

5、汉朝——长安(西安)、洛阳(洛阳)

6、魏(洛阳)蜀(成都)吴(建业、南京)

关于西安网友说夏朝起源于西安大家怎么看?

中国古籍历来自相矛盾的地方比较多,这种说法不足为奇,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。是否夏朝起源于西安,不敢肯定,但是古书上确有蛛丝马迹与西安相关。权当大家相互交流学习,没有必要上纲上线!

秦岭山下西安市周至县山中有一天谷道,叫“骆峪”据《陕西文史》载:“骆明是骆国君主,是大禹的祖父。


上古时期神农代一部以天文、历法、农事、占卜等为主洋洋八万言的“百科全书”《连山易》记载:“颛顼五代孙鲧(gun),封于崇”。《地輿志》记载:“鄠,古崇国也。”《诗·大雅。文王有声》:“既伐于崇,作邑于丰。”《史记•集解》: “崇国盖在丰、镐之间。” 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鄠邑区,前几年叫户县,解放前叫鄠县。

《连山易》记载:“鲧封于崇。鲧,禹父。 说明鄠邑区是禹父亲鲧的封地,是禹父亲的长期生活居住地,大禹也生长于此地。

宋•《长安志》沣水***:“昔尧时洪水,而沣水亦滥为害,禹治之使入渭,东注于河,禹之功也。”春秋古籍《诗经》记载“沣水东注,唯禹之绩”可见大禹为官后治理了长安,鄠邑的沣河。

《史记•夏本纪》:“禹以姒姓,其后分封用国为姓,故有夏后氏、有扈氏。”说明户县的有扈氏也是禹的后人。

《史记•夏本纪》:“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。”的记载。有扈氏、启均为大禹的儿子,为大禹死后的王位继承,大战于鄠邑区的甘河、甘峪口一带。

“有扈氏”的封地就是“扈(hu)邑”,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,改“扈邑”为“鄠邑”。秦孝公时期设置“鄠县”。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,“鄠县”改为“户县”,2016年底,批复户县撤县设区,设县达2366年的户县最终变成“鄠邑区”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鲧(gun)仕尧,治水九年,功用不成。舜摄位,殛(ji,杀死的意思)鲧于羽山,而举其子禹以代。禹痛父罔功,克自勤励,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”。今鄠邑区有三过村,古名:禹王堡。清康熙《户县志》、《关中胜迹图》、清乾隆《户县新志》、民国《重修户县志》均记载此地为“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”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夏朝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西安夏朝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yzqqoa.cn/post/128667.html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